陪护一天多少钱,西安陪护一天多少钱
来源头条作者:怡昕护理老话常说:患难见真情。对于病人来说,肉体承受病痛的同时,精神上更需要呵护。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因为疾病导致行动不便,当家人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时,就产生了护工这个职业。为什么要做护工?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到城市讨生活护工大多来自农村,有关中的也有陕南的,数量上女性比男性多,年龄在30岁到60岁之间,大多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来到城市讨生活的。护工分为两类,一类是挂靠在家政服务公司的,另一类是分散在各大医院附近的“散工”。护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照料病人的吃喝拉撒、打针吃药以及按摩翻身、陪病人聊天、外出散心等。和月嫂、保姆等其他服务行业相比,护工面对的服务对象大多是身体和精神上都十分虚弱的人,因此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耐心。工作地点除医院病房外,也有不少人上门住在病人家照顾起居生活。在西安,护工的收入是以天计算。24小时的工资从100多元到300元不等。一些优秀的护工会得到所在医院颁发的陪护证。护工有多忙?夫妻同一个医院做护工 几天见不上面为确保儿子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45岁的王幼芳三年前从洛南到西安做护工,此前在当地砖厂打工。王幼芳照顾过的病人多达三四十人,时间上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说起这份工作,王幼芳坦言:“这是一份良心活儿。”见到王幼芳时,她正在照顾一位40多岁的脑梗病人,寸步不离。她说:“护工最重要的就是细心和耐心。病人输液、喝药、吃饭、喂水、翻身、大小便……这些事都要按时按点,一点也耽误不得。”王幼芳白天忙完后就睡在病人旁的小床上。病患家属对王幼芳的表现赞不绝口:“特别能吃苦耐劳,挣得都是辛苦钱。”王幼芳的丈夫以及两个妹妹也都在医院当护工,几个人经常在医院“上活”,在医院附近城中村租的房子平日却很少有人住。有时候和丈夫在一个医院“上活”,也忙得几天都见不上一面。见证世间许多人情冷暖48岁的老赵在西安干护工已经18年,最初是自己开家政公司,后来选择了护工这条路。18年来,老赵用做护工挣到的钱把两个女儿都送进了大学,说到这份工作,他是五味杂陈。老赵曾经服务过一个87岁患脑梗的老人,一干就是三年半。三年多来老赵每天照顾老人,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老人去世。虽然老人在情绪不好时曾对老赵又打又骂,可朝夕相处还是让他和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之间产生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老赵说:“最高兴的事就是病人病情好转,这证明咱们的工作有成效。寒心的是劳动得不到尊重和认可。”当护工,老赵也见证了许多人情冷暖,老赵说,他最见不得病人那些不孝的子女,有的病人家属很长时间不来看望老人,宁可把钱送到医院门口也不上楼。甚至病人病危需要抢救都不露面,这些经历让老赵倍感心寒。“我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让病人好过一些。”干护工时间久了,有爱心也有耐心的老赵在这个圈子里也认识了不少人。医院的护士、病人的家属以及其他的护工都会给他介绍活儿,收入也从最早的几百元一个月涨到了如今的五六千。老赵说:“从事这个职业的门槛并不高。只要细心肯干,人缘好,不愁找不到活儿。”对于病人家属来说,护工就像是一个能出力帮忙的好朋友;而对于病人,护工就像是他们的又一个“家人”……我们联系到十多位护工,想了解这份职业背后的酸甜苦辣。说明来意后,许多护工都婉拒了采访。记者理解护工们的决定,也尊重他们对自己的保护。他们拒绝采访,有的是因为病人家属反对,有的是自己家人反对,但更多的是自己过不了心理的坎儿。对于护工这个职业,他们觉得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因此具有强烈的自卑感。一方面想要表达,却又害怕遭到非议,这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这个职业的一种态度。愿每一个劳动者,只要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改变生活的人,都能感受到善意而温暖的目光。但是同时,我们又了解到这个社会对于护工的需求西安老龄化社会趋势的日益加剧,选择入住敬老院、老年公寓的老人逐年增多,他们渴望得到养老院更周到的生活照料和更细致的心理关怀。但记者在一些养老机构采访发现,相对于社会养老需求的日益增加,敬老院、老年公寓招聘养老护理员却越来越困难。业内人士忧虑,这一现象若不引起重视,未来,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将可能陷入无人照料的尴尬境地。“来,慢慢地,像这样,把手张开。”记者见到53岁的春梅时,她正在用手给躺在床上的老人比画着。老人顺从地张开手。“婆婆你真棒!”春梅边夸边用毛巾擦拭老人的手。“老人像小孩,你得去哄。”春梅说。目前,她一共照顾7个老人,其中3人几乎没有自理能力。 春梅是商南人,从山沟里出来打工,除了一身干农活的力气,没有什么特长。经老乡介绍,来到这家民办敬老院。“每天从早上5点忙到晚上10点,给老人洗漱、喂饭、翻身、擦药、换尿布、抠屎、打扫房间卫生,一刻都闲不下来。”春梅说,两年前她就是这样伺候瘫痪在床的婆婆,所以能够很快上手。“经常是正在吃饭的时候,老人拉到裤子上了,我们放下碗筷跑过去擦洗,等收拾完连饭也不想吃了。” “照料失能老人,除了端屎端尿,还是力气活,两小时翻一次身,还要带着去做康复治疗。”春梅身高不到1.5米,要抱一个160斤的老人上轮椅,最让她犯愁的还是每天抱着老人起来上厕所,一天抱个五六次,她就感觉两只胳膊酸软无力,整个人仿佛要虚脱了。 压力大误解多就业前景差 “伺候老人这活儿,我是打死都不愿再干了。”46岁的马玉香当了近两年护理员。她一边手脚麻利地整理床铺,一边说,准备干完这个月就离开。她是从农村出来的,伺候老人吃饭、洗澡、把屎把尿,这些活都能够忍受,让她难过的是,不少老人的子女,将老人送到养老院请了养老护理员之后,就对老人不管不顾了,平时来探望,稍微有什么不如意,就对护理员责难。 工作中还遇到不是脑萎缩的老人没事就向院长告状,就是一些性格偏执的老人非说她动了自己的东西,各种委屈让她难以承受。“天天跟老人在一起,看着他们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最后离开,真的难受,很长时间缓不过来。”马玉香说。 “经常会有突发状况让人心绪不宁。”55岁的王女士说,去年底一位患有抑郁症的老人,半夜突然跑到三楼跳楼自杀,他们赶到翻起老人的身子,地上一大片血,她当时就吓的尿裤子了。不时有老人往外跑、突发疾病的状况,让她们紧张,还有很多老人会在半夜的时候突然发病,睡觉也要保持警醒状态。伺候老年人挣钱再多也不干 “我们现在从不在招聘会上招人,全靠护理员相互之间介绍而来。”一家老年公寓负责人说,尽管很缺人,他们是既招不到又招不起。前几年,他们在人才招聘会上招人,人家看牌子就知道干啥的,根本没人上前咨询。后来,他们跑遍了各个劳务市场,不少农民工听说是去养老院伺候老人,本来呼啦一下围上来的人群立刻散去。 另一家敬老院负责人说,他已经把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提到了2500-2700元,如果是40岁以下的人应聘,工资在3000元以上,而且还包一日三餐和住宿。尽管这样,一听干养老护理员,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都会坚决地摇摇头,甩下一句,“伺候老人,挣钱再多也不干。” 在雁塔区劳务市场等活的付玉成说:“实话实说,去养老院给老人端屎端尿,就算一个月给一万元我也不干,我宁愿干点建筑活。”在南二环人才市场,学护理专业的小刘正在看招聘信息,记者问她是否愿意去养老院干护理时,小刘连连摇头:“最起码要去一家医院干个护士吧,就算干月嫂我也不会去干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缺口越来越大护工在打扫卫生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敬老院护理员大多是农村妇女,年龄最小的也在45岁以上,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40多岁的算是“年轻人”。 一家民办敬老院院长说,理想状态下,护理员与老人的人数比例为1:2或1:4,但目前西安养老机构的普遍比例是1:5或1:6,缺口很大。工作强度大、地位低、待遇差是护理员奇缺的主要原因。一些养老机构负责人说,由于护理员数量不足,很难进行8小时工作运转,许多护理员甚至需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一般护理员平均一人要照料七八个老人,最多照顾到16名能自理的老人。西安养老护理员的月平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根据护理级别的不同,工资也不同,护理的老人多,工资就会高。最低工资1500元左右,最高工资3000余元。 “带孩子的保姆一个月四五千元,看着小孩一天天长大,会有成就感,但看着老人一天天衰老,心里很压抑。”护理员马玉香说,她准备去参加月嫂培训,以后给人看孩子。西安80多家养老院面临共同难题 “不夸张地说,招聘养老护理员越来越困难,这种现象持续下去,用不了几年,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将可能陷入无人照料的尴尬境地。”一家民办养老院院长说,护士是40-50岁的农村妇女进入城市的跳板,“一旦发现家政行业收入更高,她们就匆匆转行了。”这样的窘境已经不是一两家独有,而是西安80多家养老院面临的共同难题。 护理员是养老院除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资源,很多养老机构负责人担忧,护理员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软肋。如果再不扩大护理员队伍,可能就会陷入老人无人看护的境地。
网友留言